聚焦俊三 · 资讯分享

内外循环下失衡的中国企业,出海or坚守国内?【D3】

返回列表 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0.08.14

今天是俊三实业课堂陪伴您的第三天,希望以后每个工作日俊三实业都可以陪伴您“一起学习,共同成长,把握时代脉搏,奔向光明未来!”


圆桌论坛图片

鉴于目前紧张的国际局势,政府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。对于大部分企业和创业者来说,仍存在着不少关键的问题。比如,国内国际双循环,机会和挑战究竟在哪里?以外贸为主的企业是不是都要转向国内市场了?那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是坚守国内市场,还是去布局全球市场?像组装工厂外迁的时候,我们国内供应链要不要继续配套,甚至搬到国外去?过去几年时间,很多企业跟着一带一路走,这个战略还要继续坚持吗?中国企业未来还要不要深度融入全球市场?如果要抓住国内的大循环,企业应该做什么?如果要融入全球市场,是以 TO-C市场为主,还是TO-B TO-C 市场同时展开?

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刻而又尖锐,首先,我们来看看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,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。对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,作为中国企业来说,应该是首先考虑国内大循环,为什么这么说呢?

第一、身在中国市场,熟悉这个市场,而且是跟中国客户交流,语言和习惯相对便利。

中国的市场规模很大,在很多细分领域,都可以培养足够大的企业规模,都可以在中国打样板,有了样板之后,再进入全球市场。

第二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整体单一市场,同时,中国的互联网,无论是TO-B还是TO-C业务方面,在全球都相对领先,借助互联网,包括移动互联网良好的基础,去拓展更大范围的国内市场,重新规划渠道结构,设计到达用户的更短路径。

所以,在双循环当中,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作为基础,同时参与国际大循环。需要注意的是,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是供应侧结构性升级。未来十年,国内市场会因为数字化发展而发展,因为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。有人说在数字化时代,每一门生意都可以重做一遍,从未来十年的发展机会来说,一点不假。

在有了国内大循环的基础后,必须要勇敢地参与到国际大循环当中去,把业务出海。虽然中国的出口,在最近一两年遇到了像美国这类无厘头的挑战,像中国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金额就下降了3.2%。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却在高速增长,上半年,这部分的进出口增长9.2% 。什么是知识密集型的贸易?包括知识产权的使用费、保险服务、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出口增长较快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上半年前十大贸易伙伴中,第二季度,呈现增长的国家达到了8个。这就说明了除美国市场之外,全球还有更多的发达经济体、发展中经济体,还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存在。

在过去的五年时间,国家一直在推动一带一路,而这条线周边的国家,其实都是可以出口的对象,这也是中国高性价比产品进入全球市场的好机会。对于企业来说,可以思考政府所推动的方向上,我们有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?至于选择哪一个市场,应当以市场需求、用户需求为根本,去研究所有可能的机会,政府所推动的方向可以借鉴,但企业家自己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,在市场机会上,一定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市场,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销售渠道,也不局限于单一的用户群。

在研究市场机会上,必须学会逆向思考。其实,任何市场机会的把握都不是一蹴而就,一做就有效果的,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资源准备。今天美国政府混乱的国际策略,不是一成不变的,美国在政治框架上有天然的调整机制。 虽然今天中国品牌在美国市场遇到阻碍,但国际市场美国只占 20%,还有更多的可出口地区,就像今年上半年,中国对东盟地区整体业务的出口增长了1.2%。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,在全球的电子产品贸易当中,增长非常迅速,对很多企业来说,是不是要去考虑借助于互联网呢?同时,我们必须思考,任何消费者或者采购商,一定愿意选择更高品质、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,这是市场的本质。

今天融入全球大循环,不是简单的为人代工,而是逐渐把自己的品牌带到全世界,一定要去学会在国外建立独特的销售渠道,包括线下线上两条渠道。对于那些在供应链配套方面有着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企业来说,我们应当继续和整机厂商合作,如果双方有稳定的供应协议关系,当然可以考虑把生产场地迁到相应的地区。

我们熟悉的一位企业家老帽认为:经济双循环,是对未知发展给出的可能论断做出的权宜之计,策略的严谨性是科学论证的结果,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一厢情愿的作为,会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变得遥不可及,世界会不会由此进入万劫不复的境遇,会不会因此出现新的两大阵营,不得而知?当中美关系走进战略对立的特定历史时期,一方风景这边独好,关起门来搞建设,就比如炖了一锅香喷喷的大肉。众目睽睽之下,谁能不觊觎与惦记?经济内循环的无奈之举,让世界范围,政治搭台经济唱戏的表现,越来越紧锣密鼓;政企分开,党政分开越来越不可能;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作用的孰是孰非,政令与市场杠杆的不同作用,将造就越来越多的协调性矛盾。企业是按照计划还是市场指引工作,正在成为影响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

中国千年经济内循环出发,能为未来企业走向提供怎样的启示呢?世界格局像极了东周时期,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类似于诸侯的分而治之,充满了今天经济内循环的影子。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,商品之间的交换开始由市场调配时,绝大多数国家走上了经济体制趋同的市场经济道路。清王朝后期,西方列强的舰船力炮,让中国的大门向西方打开,这一经济外循环无疑是被动的。改革开放的四十年,外循环确认是主动的。主动与被动都表明,互通交融世界文明进步下的一切先进性,是人类进步的核心。这个过程博弈,落后就会挨打是表现,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根本。作为当下的企业经营必须谨记:产业的龙头企业必须是本国资本控制,国家要控制产业链的主要环节,并拥有产业发展的主导权。经营者要做好应用。进入经济内循环,最怕的就是,买办和掮客们,做出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的行为。

最后,我们来听听资深投资人宋子老师的看法:双循环是从哺育拥有技术优势、话语权的双循环企业开始的。我们从引进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来说,如果仅仅依靠国内需求,外循环对于目前经济环境是不可持续的,必须发展出自己在全球资源整合、产业链整合、资金整合以及人才整合的能力。特斯拉的引进,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步。

从价格来看:

2018年的新能源车售价6-10万元;

2019年发展为10-15万元;

2020年后特斯拉国产化带动车价进一步上行,1-6月乘用车价格区间30万元以上占比达28.8%

各车型平均价格从2016年的10.5万提升至2020 6月的24.0万元,高端车型认可度进一步提高。

同时我们通过电池技术拿到了行业话语权,特斯拉国产化从原有NCA圆柱型21700电芯,切换至NCM811 圆柱型电芯以及磷酸铁锂方型铝壳路线。

比亚迪正向开发磷酸铁锂+刀片电芯+GCTP电池产品,北汽新能源联合宁德时代开发NCM523 体系下CTP方案。以宁德时代为例,从中国需求到中国制造最后到中国研发,这样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国内外双循环。 欧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,很大程度在于他们有一批掌握了技术优势和话语权的全球化企业。中国要加入全球外循环,做好内循环,一定会哺育出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和话语权的双循环企业。

【相关推荐】

全国服务热线

13923351866
  • tel13923351866 0760-89936186
  • e-mailjunsangongyeshiye@163.com
  • address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蟠龙村爱国工业区一路30号